2025年7月11日,由極地同行、香港浸會大學、創新服務學習中心、生物系及平等機會委員會聯合舉辦之「共融同行國際高峰會2025」,於7月11日下午1時30分假浸會大學正式展開。是次活動雲集來自學術、商界、公共機構及非牟利團體的代表,透過分享與互動交流,共同探索同理心的實踐方式,推動香港走向更具共融的社會。原定於當日上午舉行的「世界紀錄最闊輪椅斜台挑戰」,因天氣及停課措施影響學生參與,大會決定將項目延至下一學年度進行。
國際嘉許 德國市長獻上感謝信
德國 HANAU 市市長透過嘉賓 Rita 致送紀念獎牌予極地同行,並公開朗讀感謝信,讚揚極地同行多年來積極聯結世界推動共融的努力,表達高度肯定。
殘疾及特殊奧運運動員鼎力支持 展現同理與堅毅精神
高峰會獲得多位香港殘疾及特殊奧運運動員代表親臨現場支持,包括陳浩源、梁育榮、張沅、王鎮炎、鍾婉萍及鄧韋樂。他們不僅出席交流環節,更以個人經歷分享運動旅程中的挑戰與突破。他們的參與彰顯堅毅精神與同理心價值,並展現運動員在推動社會共融上的積極角色,令現場氣氛深受鼓舞。
開場致辭真誠感人 嘉賓以心連心啟動高峰會
活動由浸會大學副校長周偉立博士及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美秀主持開場。二人以個人經歷為本,深度探討同理心在社會不同層面的影響與價值。副校長分享浸會大學特殊需要學生人數由過往的逾百人增至逾二百人,倍數增長的數字鼓舞人心,現場氣氛熱烈。極地同行核心成員——主席盧俊賢、副主席洪勻欣及藝人兼董事洪永成——亦親身到場與參加者交流,講述團隊推動同理心與社會關懷的初心與抱負。
頒獎嘉許支持單位 齊心建立共融橋樑
大會隨後頒發榮譽獎項予一眾榮譽贊助人、協辦機構及支持單位,以表揚他們在推動共融項目上付出的貢獻與支持。各界代表親身出席,彰顯跨界合作的力量。
企業界別實踐同理文化 港鐵分享內部培訓成果
港鐵代表梁行健先生簡述企業如何透過內部文化及員工培訓,深化員工同理心認知,進一步在企業層面推動共融精神,展現大型機構的社會責任。
座談會深度交流 同理心由制度落地至人心
首場座談會由港鐵、周大福、Kompass、冠忠無障礙及澳洲維多利亞無障礙出行委員會等機構代表參與,由主持人莫家漢引導各方交流機構內推行同理心政策的經驗。嘉賓分享企業管理、培訓及員工文化等方面的實踐例子,反映跨界力量如何促進無障礙社會。
交流環節啟發社區創新項目 守望精神展現關懷
香港警察代表介紹「智蹤計劃」,為長者及認知障礙人士免費派發蘋果 AirTag 追蹤器,加強社區守望相助力量,提升出行安全感。極地同行榮譽法律顧問、香港游泳隊成員鄭麗珊律師則預告,她將率領五人泳隊於八月底挑戰橫渡英倫海峽並折返,以接力方式為極地同行項目籌募經費,延續其多年來以長途泳賽推動共融的使命。浸會大學學生代表亦透過分享體育活動項目,說明如何藉年輕力量培育同理心,促進彼此理解與尊重。
創意成就共融實踐 Lego Grandma改寫輪椅障礙
德國嘉賓 Lego Grandma 分享如何以樂高積木製作輪椅斜台,並免費贈予殘疾兒童及小型商店,打破樓梯障礙限制。其創新構思與付出令在場人士為之動容。
壓軸主講者以數據作證 殘疾出行促進整體社會效益
來自澳洲的 Keynote Speaker Martin Heng 以翔實數據展示殘疾人士出行需求的迫切性。他指出共融不僅提升生活質素,更有助帶動經濟發展及社會整體進步,引發現場深度反思與迴響。
壓軸座談會分享前線實踐經驗 同理心是社會基本元素
壓軸座談由極地同行主席盧俊賢主持,邀請來自警察界、中聯辦、中旅社及特殊奧運會的代表出席,共同分享如何在高壓環境中實踐同理心。嘉賓指出,共融並非慈善項目,而是社會應有的基本元素,值得全民共同推動。
藝人身體力行支持活動 傳遞共融正能量
歌手兼亞洲小姐練樂儀親臨會場參與活動,以自身身份宣揚同理心價值,展現藝人積極投身社會倡議的精神,為活動增添正面能量。
向義工致敬 延續共融火光
活動最後由主辦方感謝所有台前幕後義工的投入與努力。他們的真誠服務精神,為整個高峰會注入無限動力,主辦方期望這份心意得以延伸至整個社區,繼續推動共融理念在香港開花結果。